在2013年的前三个季度中,自主品牌车企一共推出了75款新车,包括全新车型、改款和新增版本车型。下面,笔者将根据自主车企推出新车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根据当前市场的情况,总结一下明年自主品牌产品发展的几大看点。
在自主品牌今年至今为止推出的这75款车型中,有19款SUV产品,26款紧凑级产品, 7款中高级车产品,7款MPV产品,以及其他16款包括微型、小型车产品。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自主品牌还有约9款SUV、4款紧凑级产品以及两款中型车上市。总结自主品牌的这些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趋势:
SUV产品频繁上市,更加细分化
今年汽车市场的增长中,SUV市场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细分市场。而我们的自主品牌车企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在这一细分市场也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产品线。目前,包括奇瑞、比亚迪、长城、吉利、长安、海马、一汽、上汽等自主车企,都推出了SUV车型。而在它们的已有产品和产品规划中,这些车企基本上都已经有了两款以上的SUV产品。
自主车企SUV产品的进一步丰富,也就逐渐让这一细分市场进一步细分,已经逐渐有了小型、紧凑型和中大型SUV等细分市场。其中,紧凑级市场依然是广大自主品牌竞争的主要市场,而小型和中大型市场则仍处在培育当中。
微小型车市场继续萎缩,产品选择变窄
在经历了2009年之前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微型两厢车市场快速萎缩。相应的,自主品牌在微车市场也已经没有多少兴趣,今年上半年,除了奇瑞推出新款QQ之外,其他车企都没有在微车市场继续推出新产品,消费者要购买微车,选择面日趋狭窄,而且也没有多少新产品可选。
同样的,微车市场在这几年也处在快速萎缩状态,除了五菱微车还处在微弱增长状态,其余微车企业的销量都呈现下滑的趋势。微车市场排名第二的长安汽车,今年上半年只销售了20万辆微车,而2012年全年,长安汽车销售了51万辆。在高峰期的2010年,长安微车共销售了85.33万辆。
微型两厢车和微型车市场的萎缩,主要原因是国内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升级,微车市场的品质已经不能满足低端消费者的需求。与之对应的是,5-7万元级别市场产品的日趋丰富,销量大增,填补了微车市场留下的空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紧凑级产品升级,高品质产品集中上市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自主车企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向上突破。而向上发展的两条途径,推出高品质车型和大尺寸车型,时间证明,后一条路目前还并未成熟,推出高品质的紧凑级车型就成为国内自主车企的共识。
今年,奇瑞推出的艾瑞泽7成为自主车企高品质紧凑级车型的代表。除了它之外,还有比亚迪速锐、长城C50、长安逸动等车型。这些车型在销量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帝豪EC7表现最佳,销量达到了8万多辆。排名第二的是比亚迪速锐,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6.4万辆。排名第三的是长安逸动,上半年的销量为4.13万辆。
自主高品质紧凑级车型的集体出现,与合资车企的诸多老款拉皮车型的价格区间有所重叠,也形成了当下自主与合资相竞争的主要格局。其中,自主车企产品以高品质、高配置为核心竞争力,而合资车企的产品则以成熟稳定、品牌社会价值高的优势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自主高品质紧凑级车型的逐渐增多,也带来了国内紧凑级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化。目前,很多车企基本也都有了至少高低不同档次的两款紧凑级车型,另外还有小型增加轴距和车身尺寸之后的介于紧凑级和小型之间的车型。
中级车开拓继续,但效果甚微
在中级车市场,自主车企的势头较猛,但销量数字却要平淡得多。尤其是国有汽车集团推出的多款中级车型,市场表现远没有达到目标。对很多消费者而言,自主中级车依然没有进入他们的选择集。
奔腾B90、红旗H7、长安睿骋、北汽绅宝、广汽GA5,这些车型的月销量都很难过千。中级车市场唯一销量表现不错的产品,也就只有主打低价、高电子配置的比亚迪G6和思锐这两款车型了。不过两款车型相加,平均月销量也只有3000辆左右,与合资品牌中级车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纵观整个自主品牌的产品和当下的市场态势,笔者认为自主车企未来几年的主要发展机遇,集中在SUV市场和高品质紧凑级车市场当中。明后年,自主品牌将会有以下四大看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 看自主品牌高品质紧凑级车型,与合资品牌的拉皮产品之间的对决。
正如上文中所叙述的,自主品牌的高品质紧凑级车型,高配版本已经上升到了10万元价格区间,这就与合资品牌的产品直接形成了竞争。明后年,自主车企的这些产品都将进入销量发力期,如果在营销上能够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它们将不仅带动整个各自车企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整个自主车企阵营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有很多评论人士担心,当合资品牌的产品线逐步下移时,对自主品牌将会造成很大打击。笔者以前也有这样的顾虑。不过现在我认为,当合资品牌主动“放下身段”与自主品牌对接并直接厮杀时,对合资品牌的品牌影响力造成长期的潜在负面影响。它说明自主车企的产品已经具备了竞争力,引起了合资车企的警惕。
第二,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是否有新进展。纯电动汽车是2014年的另一个趋势。
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已经正式公布,政府对示范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就地区保护给出了破解方案。可以想象的是,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目前,自主品牌在这一块并没有呈现落后于合资车企的局面。
最近,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秦已经在准备上市了,前两天在天猫举行的总经理特别版的拍卖也引起了较大关注,是一次成功的营销。秦这款车型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它的动力性、经济性数据都相当出彩。合资车企要想在快时间内推出产品来超越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现在,行业内人士都在等着看秦这款车型最终的上市价格。笔者认为,比亚迪应该为秦确立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如果秦的销量能够达到千辆以上,那它意义就不仅是属于比亚迪的,更是属于整个自主品牌阵营的突破。
第三,看自主品牌中级车中,是否有突围者。
上文已经谈到了目前自主品牌在中级车市场的尴尬之处,不过在笔者看来,目前自主品牌的中级车产品,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级别。长安睿骋、奔腾B90、北汽绅宝的做工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因为自主品牌的社会价值较低,大家还很难购买自主品牌中级车。我认为,通过营销上的努力,这一代自主中级车有可能达到销量过千的水平。而随着下一代自主中级车在设计上与合资车企接轨,销量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更大。五年之后,将是自主中级车发展高速期。
第四,看自主品牌SUV产品与合资产品之间的对决。
可以说,SUV市场是目前自主车企发展最好的一个市场。包括长城、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车企的SUV产品,销量都达到了较高水平。现在,合资品牌也逐渐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市场,通过推出小型SUV产品的方式,来抢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样的,自主品牌则在通过推出中大型尺寸SUV产品,来渗入20万元左右的合资紧凑级SUV市场。
在经历了三厢车市场的向上突破之后,自主车企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来与合资车企在SUV市场进行一番较量。自主车企整体品质的提升,也为其与合资车企的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我认为,自主车企在推出紧凑级SUV产品的同时,也应该尽快推出高品质的小型SUV产品,来进一步细分这一市场,并在各个细分市场站住脚。
在自主车企向2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冲击时,很可能会再次遭遇挫折,但笔者认为,自主品牌这一次不应该放弃,消费者并不像对待中级三厢车那么坚决,而是在犹豫当中,只要品质够高,服务够好,就有机会赢得消费者。自主品牌在中高端SUV市场有了份额之后,品牌社会价值也会水涨船高,对其轿车市场的发展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