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09年底的广州车展上,同事喊着CX-7价格公布的新闻,没有勾起我任何兴趣,单一车款的进口引入,无非是为了国产车型的试水。直到今天,阿特兹的国产进程依旧遵循于此。果然,在2010年,国产马自达CX-7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了,大家从期望等到了失望,从失望最后等到了忘记……突然有一天,我知道CX-7终于国产了,亲切感?新鲜感?我想都不是,倒是为国产CX-7有一种生不逢时的苍凉感。
CX-7确实不年轻了,这点厂家真的没必要避讳,捷达在中国卖了30年,依旧热销,大众还引以为豪,不是吗?!在同一个市场的产品,其实无需分辨新旧,产品力才是一个绝对值,公平对比就能得出结果。只是对于国产CX-7而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10年上市,他能占到优势,2014年上市,就也许只是一款平庸之作了。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吐槽下马自达了,这真是我见过的最“墨迹”的车企了。如果各位看官觉得德国人严谨,日本人精明,那真是大错特错了,德国人看到利益,几乎不用思考,直扑上去,产品跟进的速度奇快;而日本人,层级流程极其复杂,规则有序却效率极低。马自达更是“古板”得出名,国产前的所有适应性测试一个都不能少,测试时间和测试里程一点都不能缩短,一切都按照最标准的流程走,没有“变通”的余地,必须让国产后的产品达到万无一失的水准。就这样,我们看到了很多“后知后觉”的产品---如之前的马自达8以及我们今天将要详细介绍的CX-7。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CX-7的定位,厂方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诠释---Sports Crossover SUV。从车身尺寸上来看,CX-7已经不属于“紧凑级SUV”的范畴了,但亦不及正统中级SUV车型;从造型上看,也不如歌诗图这种纯粹的跨界车型明显。CX-7确实处在了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中---中型跨界SUV。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外观上,马自达倒是很省心,他们宁愿把时间“浪费”在测试上,也不愿意做一些与时俱进的“拉皮手术”。国产CX-7的设计与之前的进口版几乎没有差别,好在之前进口车型的保有量不高,倒不至于看着生烦。
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圆润柔和的设计风格已经过时了,至少很难再讨好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了。如此庞大身躯,配上一副卖萌的笑脸,看起来总觉得有些不太搭调。
尤其是近两年,马自达引入了“魂动”设计理念,让我们的审美层次提高了不少。在外观作为购车主导因素之一的国内市场,国产CX-7没有什么优势。
车身侧面,算是CX-7最美的姿态,得益于较低的车顶,整体看起来要增添了很多运动气质。突出的轮拱也与身形相匹配,柔和中透出一股阳刚之气。较短的前后悬,不但为车内提供了更多空间,也可让CX-7看起来更加动感。
车尾的设计中规中矩,算不上落伍,也找不出亮点。宽厚的保险杠、单调的尾部轮廓,很难让人有什么心动的感觉。好在车高比SUV车型低矮一些,不会显得笨拙臃肿。
马自达的设计确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现在看来,CX-7还是有些过时了,虽说算不上老气,但也不是现在的主流设计风格了。当然,运动化的车身姿态还算赚回一些眼球,只是这点对于这个价位的SUV车型潜在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内饰设计上,依旧延续了进口车型的设计,没有太大变化。中控台依旧是传统的T型设计,配合一些圆形的设计元素,没什么亮点可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种“朴素”的风格,得不到什么青睐。
炮筒式仪表、分层式行车电脑、三副运动方向盘……听着厂家描述这些内饰“亮点”,仿佛回到了几年前……不得不承认,CX-7的内饰真的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了,上代马自达的设计风格,规整方便,但有些过时。
配置方面,BOSE音响、四门一键车窗等等,但是任何时下流行的配置你都找不到,没有USB接口、没有多媒体屏幕、没有任何新兴的驾驶辅助系统。OK,如果这些你都不需要,那么我要告诉你,CX-7连倒车雷达都没有……对,一台在中国销售,且长度超过4米7的车型,居然木有倒车雷达!
再来说说空间舒适性,从车身尺寸上来说,CX-7应该算是中级SUV级别,但是随着紧凑级SUV不断加大,CX-7的空间优势已经不突出了。前后排乘坐起来都不会有任何压抑的感觉,横向宽度也很充裕,完全不必为空间担心。座椅舒适度很高,不僵硬不塌陷,但后排坐垫较短,不能很好的支撑腿部,影响舒适性。另外一点不足,安全带的支点并未涉及在C柱上,而是在座椅肩部,身材高大的乘客,会用“勒脖子”的情况出现,人性化考量不充分。
储物空间方面,各类杯架储物格还算丰富,这是基本功,不会出太大差错。后备箱空间也让人满意,只是和紧凑级SUV比,也没有大一级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后备箱处配备了折叠拉手,可以很方便的放倒后排座椅,算是一处贴心的设计。
曾经的进口车型仅仅提供一款2.5L的两驱版车型,而现在的国产版,提供了两款配备2.3T发动机的四驱版车型,动力总成的丰富算是国产CX-7仅有的几个亮点之一。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两款发动机与马自达近两年大力推进的“创驰蓝天”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依旧属于老款机型。
我们的试驾车型为2.3T顶配版,这款2.3T引擎来头不小,曾经配备于日版马自达3、马自达6的MPS运动版车型,国内很多狂热粉丝甚至海淘引擎回国,改装自己的爱车。而且,这款发动机曾经也获得过“十佳引擎”的美誉。但是,时过境迁,尤其是近年来动力系统全面变革的时代,这款发动机已经尽显老态了。
我所说的老态并不是指发动机性能数据上的不足,235匹的最大马力,以及350牛米的最大扭矩,在现在看来,都不输于主流机型。我所说的老态,是指这款引擎的输出曲线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趋势,或者说是不适合民用车消费者的适用范围了。
发动机前段输出稍显乏力(针对CX-7而言,马自达3等轿车自重较小,此问题不明显),这是很多老一代日系性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输出特性,但用在一台现在的民用车型上,则显得非常不妥。低扭特性更是日常使用中所需要的,这款2.3T引擎则需要2000rpm以上才会开始发力。而且,这款引擎更注重动力的线性输出,所以很难在某个转速下给人一种爆发式的冲击感,这些都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不太相同。
另外一款发动机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2.5L自然吸气引擎,配备于之前的睿翼之上,虽然试驾会上并未提供2.5L车型,但我还是可以肯定的说,在不太计较动力性的情况下,这款2.5L引擎在经济性和平衡性上都要更适合CX-7。
传动系统方面,由于2.3T车型的动力和驱动形式不同,采用了6速自动变速箱;而2.5L车型依旧匹配我们熟悉的5速自动变速箱。试驾车型上的这款6AT,表现很中庸,换挡衔接、工作速度都没有亮点可言,就像一位勤恳的老员工,从不犯错,亦没有可书的亮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厂商既然已经将CX-7定位于“Sports”,那么动态素质也是我试驾体验的重点。不同于其他日系品牌,马自达的上一代产品均是构筑一副较为厚重的驾驶感,底盘坚韧、方向沉重,这些特征在CX-7上表现的亦很明显。
在场地试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CX-7的运动特质,如此大尺寸的车型,底盘依旧让人感到非常紧凑,悬挂调教得当,韧性十足,尤其是在悬挂回弹的控制上,精确稳定。在紧急变向、加速、刹车的频繁切换中,都能很好的控制车身姿态,整体表现非常均衡。这些特质不同于其他SUV车型,的确营造出了更多的运动驾驶氛围。
但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这种驾驶感受吗?!我把自己想象为一个普通消费者,那么我就会抱怨低速下沉重的方向盘、抱怨在颠簸路下的舒适性……CX-7给我的感觉总是这么另类,这种跨界特征真的不是只存在于外观设计上,而是他“性格”的每一面。
解释完了“Sports”和“Crossover”,最后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SUV”。所谓城市SUV车型的优势,无非就是更好的通过性。CX-7在这些方面终于回归主流,208mm的最小离地间隙已经超越同级城市SUV的水准了。而四驱系统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对于我们日常的大部分非铺装道路来说,应付起来很从容。
试驾过程中,这套电控四驱系统的工作比较尽责,反应速度很快,而且工作起来并不暴躁。据厂方人士介绍,这套适时四驱系统不但可以最大传输50%的动力到达后轴,并可在一般路况下,给予后轴较多的动力输出。不过,我还是要强调,指着这套四驱系统,越野就别想了,这仍是一款公路型的四驱系统,无论雨雪天气,还是高速弯道,都能提供更稳定的行驶性能。
总的来说,CX-7的运动感的确好于普通的城市SUV车型,但我并不是说能有多优秀,比如指向确实很准确,但是所传递的信息还是比较模糊。另外,2.3T动力总成和这幅底盘确实很相衬,但是别丢下转速,CX-7在山路上依旧可以非常“疯”。当然,油耗舒适性都不会太好,不要想着面面俱到。
后记:就产品力而言,CX-7基本上没什么优势了,虽然价格已经下探到20万元以下,但是在大多数SUV消费者更关注的方面,CX-7并没有做到最好。时间,让CX-7已经沦为了一款很中庸的作品了。当然,不错的运动素质确实值得称道,只是以此作为唯一的卖点显然不具说服力。CX-7的差异化定位能有多少消费者买单,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