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第三十二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的【人工智能】主论坛上,吉利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AI Car的初步畅想与探索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AI CAR白皮书》)。这是继昨日斩获2025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吉利在科技创新领域带来的又一重大行业实践。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出席本次【人工智能】主论坛,并以“关于AI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发表了重要演讲,分享吉利探索与成果。
知变革明路径,绘制AI CAR时代航海图
当前,汽车产业迈进了“软件定义汽车、AI成为新引擎”的全新阶段。在AI的深度驱动与融合下,汽车将逐步从“交通工具”演变为“出行智能体”,进而成为AI CAR(具身智能),即“出行智慧生命体”的终极形态。作为汽车产业的演进方向,AI CAR(具身智能)拥有广阔的产业革新潜力。
《AI CAR白皮书》从技术解析与未来变革两大层级出发,系统梳理了AI技术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动力”四大领域的赋能,推动汽车成为AI CAR(具身智能),改写车企的生存与发展逻辑。
知变革而后明路径,这是汽车行业首次以“AI CAR”为主题发布的白皮书,为汽车迈向“AI CAR”时代厘清了长远发展路线,如“航海图”般指引全行业精准前行,具有革命性的里程碑意义。
以“全域AI”技术路径,推动汽车向“出行智慧生命体”演进
“出行智慧生命体”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以前瞻布局和持续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智能化战略为支点,以“全域AI”技术路径为抓手,吉利早已在有序部署中坚定迈向“出行智慧生命体”时代。
自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来,吉利以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驱动的技术底座,持续将AI技术深度融入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智能动力等全链路环节。2025年,是吉利的技术收获大年,也是吉利迈向具身智能的元年。今年年初,吉利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并陆续研发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星睿AI云动力2.0、AI数字底盘、AI座舱等技术成果,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企业。
“双大脑”协同,构建“出行智慧生命体”的完整能力
构建完整的“出行智慧生命体”能力,离不开“双大脑”协同。辅助驾驶系统与智能座舱共同构成车辆的"智能交互大脑",带来感知环境、理解情感并主动思考与决策的交互能力,而智能底盘与动力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的“数字化运动控制大脑”,则确保智慧生命体行动能力与行车安全。
在辅助驾驶领域,吉利以VLA模型与世界模型,构建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的一体化架构,实现对交通场景的语义级理解;通过自研的Smart AI Agent算法架构,模拟亿万个驾驶场景、预测未来环境与轨迹变化,为“具身智能体”提供理解物理世界规律的强化学习环境。在两大模型赋能下,千里浩瀚H9方案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思考,从执行指令到提前预判”的转变,为迈入出行智慧生命体时代打下牢固基础。
在智能座舱层面,吉利聚焦于构建更深层次的人车关系情感交互。依托“一个吉利,一个座舱”战略,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智能体Eva和统一的用户ID体系,吉利研发的智能座舱具备高情商、高智商与协同调度的“高联商”,彻底打破品牌与终端之间的壁垒,最终实现“服务随人而动”的智慧出行新范式。
在智能底盘与动力方面,吉利将AI算力引入底盘域,自研“数字化运动控制大脑”——GVMC整车动态控制系统。通过AI大模型与数字底盘的深度融合,该系统可实时调用辅助驾驶的算力与感知能力,并借助自研AI控制算法,对转向、动力、制动等底盘功能进行统一指挥调度。目前,GVMC已在极氪9X量产上车,可针对路况实时调整车辆姿态与动态响应,带来全场景爆胎控制能力、智能防横风控制能力与同级最强的全地形自适应能力。
从感知环境到主动思考再到精准执行运动指令,吉利已通过“AI+车”的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让汽车不仅仅是拥有出行能力的工具,而是拥有更多延伸能力的 “出行智慧生命体”。
拥抱AI行稳致远,驶向生态共荣的星辰大海
“出行智慧生命体”演进趋势背后的技术布局,折射出吉利对AI革命与产业浪潮的深度洞察与主动实践,也是吉利希望以AI为核心驱动力,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的坚定决心。
孤舟寻道,不如与众奋辑。面对即将到来的AI CAR时代,既要构建一个自研的技术研发体系,也要建立一个可控的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格局。以《AI CAR白皮书》为指引,全行业聚焦技术创新,共享开放AI技术成果,方可行稳致远,携手驶向生态共荣的星辰大海。
从技术自到生态共荣,此次发布《AI CAR白皮书》后,吉利将不懈求索、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走向“出行智慧生命体”的广阔明天。